《中国古典舞技法与小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
152220210 |
课程性质: |
学科专业选修课 |
适用专业: |
音乐系舞蹈表演专科 |
学时学分: |
32学时2学分 |
所需先修课: |
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基训 |
编写单位: |
音乐系 |
编 写 人: |
庞纳丽 |
审 定 人: |
杨兆丰、孙玉芝 |
编写时间: |
2012 年06月 |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技法从理论到具体教材深入了解及掌握运用的课程。分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剑袖的技法与小品。具体教材包括对全部内容的规格、方法、系统的掌握及运用。并通过对典型技法的实例之分析,培养学生了解及运用技术规律,包括思维的逻辑性、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的灵活性。以上一切为了增强学生动作实际表演能力,为从事古典表演教学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及小品在中国古典舞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处于训练的高级阶段,是整个基本功训练的综合体现。因此,无论从技术本身的难度上,还是从整个训练过程上来看,都需要的足够的量和积累的方法上摸索,才能达到技术本身所应达到的质的要求,技法与小品课程课正是为了使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技法课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发拙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肌肉素质,弹跳能力和协调性,配合以方法的规格的掌握。以达到完成各种技术、技巧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尝试性的训练,掌握单一训练到复合训练、分解到综合、局部到整体,以腰部运动为主线,并使之与头、眼、手、腿相配合,以致达到体现“形、神、劲、律”全面训练的教学目的,力求在古典舞技巧方面能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为培养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表演人才而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舞姿和动作过程中贯穿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美感意识。综合运用,具有表演综合性组合小品的能力。能够表现中国古典舞音乐所特有的情绪和性格。
2、各种单一技法互相连接组合技术小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视能力安排方案。
3、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特点和审美规范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身技法与小品课是中国舞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芭蕾、民间舞、现代技法与小品课程共同构起了舞蹈表演专业课程的框架。
5、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以课堂讲授和实践学习并举,用图片、音响、电子教学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6、考核方式
采取现场表演组合的形式。
评分标准:
考查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考试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7、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教学资料》,北京舞蹈学院,2004年.
[2]《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唐满城、金浩,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
[3]《中国古典舞身韵》DVD,天天艺术出版社,2001年.
[4]《唐满城舞蹈文集》,唐满城,北京舞蹈学院教学资料,1999年.
[5]《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高教出版社,2002年.
[6]《中国古典舞袖舞教程》邵未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7]《剑术》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章次 |
教学内容 |
理论课 学时数 |
实验(实践)课学时数 |
第一章 |
中国古典基训技法与小品 |
|
12 |
第二章 |
中国古典舞身韵技法与小品 |
|
10 |
第三章 |
中国古典舞剑、袖技法与小品 |
|
10 |
总计 |
|
|
32 |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古典基训技法与小品(12学时)
教学目标
1、简单技术技巧的技法训练,重复练习发力训练,小品简明,技术容量小。
因为简单,所以要求学生在数量上、速度上的单一完成与连续重复完成,以增强学生的肌肉爆发力,耐力不适应连续技巧和圈技巧的发力。
2、简单技术技巧的技法训练,分解与完整练习,小品技法突出,技术容量大。
分解练习主要是使学生在分解训练的过程中了解技术的正确规格,运动路线的发力方法,以纠正学生错误的用力方法和不正确的概念,使训练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并完整的完成技术动作。
本章重点
从单一的基础基训技法,单一技术转向技术小品形式的训练,动作多种因素组合,相对独立完整的动作语言,达到身法技法或不同动作的技术小品,为最终的综合性剧目做好铺垫和过渡。
本章难点
1、动作方法要领,动作连接,完成质量
2、起跳、腾空、落地的方法要领以及技术要求。
3、技术性要求,完成的速度、力度、稳定。
4、小品动作连接,动作质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旋转
一、单一旋转,连续旋转,进行旋转
二、踏步掖转,上步掖转
三、旁腿转跨腿转
四、连续平转
五、扫蹚探海转
六、平转接舞姿转
第二节 跳跃
一、原地跳跃
(一)吸腿跳(单一连续)
(二)横双飞燕(单一连续)
(三)分腿跳(单一连续)
(四)后双飞燕
(五)空中转
二、斜线跳跃
(一)后双飞燕
(二)倒踢紫金冠
(三)躜步
(四)摆腿跳
(五)摆帘
(六)飞脚
(七)拉腿蹦子
(八)剪式变身跳
(九)旋风空转
(十)转体横飞燕
三、圆圈
(一)旋子
(二)躺身蹦子
(三)躺身飞脚
(四)圆躜步
第三节 中国舞舞姿
一、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
二、大射雁
三、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
四、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软踹燕(女)
五、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斜探海(原地,带辗转)
六、躺身旁腿;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
七、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
八、紫金冠(女)
九、老鹰展翅(男)
十、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商羊腿踹燕(男)
技法说明:
一、各项技法技巧的速度和动作次数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决定。特技虽属于快速表演的动作,但某些特技用慢速表演的,其难度也很高。各种单一技法互相连接组合技术小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视能力安排方案。
二、以上各项技能以单项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而流畅的标准。
第二章、中国古典舞身韵技法与小品 (10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古典舞“坐、跪、立、行”的技法方法,掌握并运用单一训练到复合训练、分解训练到综合训练、局部训练到整体训练。以腰部运动为主线,并使之与头、眼、手、腿相配合,以达到体现“形、神、劲、律”全面训练的教学目的。
本章重点:
针对教材提出技法要求,明确训练步骤,教法合一。
本章难点:
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技术技法分析能力、示范能力、表达能力及其创造力。
讲授内容
第一节、动作技法与小品组合(一)
一、基本舞姿:把气息融入在舞姿里,编成组合进行练习。
二、基本脚位:在原有的单一训练上用手的简单.单一的动作把所有的脚位贯穿起来编成组合进行练习,注(手的动作只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不益太多)
三、提沉:加入方向的变化和手臂上更多的动作编排成组合进行训练。
四、冲靠与旁移:可以加入小舞花.盘腕等手臂动作,使整个组合流畅.优美。
五、含腆:可以与提沉有机的结合适当的调整动作的速度,编排成组合训练。
六、云间转腰:加入手臂的动作。如:云手.撩掌等,也可以在组合中加入大舞姿。
七、横拧:加上单一的穿手,用穿手.抹手等动作连贯整个组合。
八、旁提:把旁提之中加入含腆.提沉使整个组合流畅。
九、圆场:可以与手臂.眼睛.气息等动作结合编排组合和练习。
十、花帮步:加入动作路线的变化,在动作中加入大舞姿与身体的动作,编排组合训练。
十一、双晃手: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动作复杂化。手上可以由兰花指边变成单指,眼睛的训练要加深.加多。(注:音乐要用缓慢的抒情的为益。)
十二、掰扣步:加上手臂与气息的动作,动作可以变化方向。把旁提加入到组合中可以使整个感觉更加流畅.优美。
十三、踏步翻:可以在原地练习。等熟练后连贯起来流动训练,踏步翻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基本的的技巧。是体现学生身体技巧能力的动作不编排组合。
十四、盘腕:不在采用“坐”的方式训练,改为“立”的方式。可用盘腕带动身体的韵律再结合一些气息结构的缓慢的动作,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注:音乐要缓慢的抒情的为益)。
第二节、动作技法与小品组合(二)
一、横拧:加入步伐.方向以及短句汇编成组合进行训练。
二、旁提: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变化.舞姿及它的连贯性。动静结合.相互相成,要求组合要富有表演性和舞蹈性。
三、风火轮:选择一些与风火轮基本相同的或相似的动作如:踏步翻身.扑步.掰扣步融入到组合中进行练习。
四、穿掌扑步:在短句的基础上加入跳跃性的动作,节奏快慢可以自由化.
五、漫步:将气息.旁提和相对复杂的手臂动作.脚下路线.流动性.身体方向和少量的大舞姿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
六、行步:根据短句的节奏速度加快.增强舞姿的力度。可以做为气质性组合编排。
七、点翻身:加快速度练习。把半个.整个的点翻身快慢有序的组合起来练习.不进行组合的编排。
八、穿手:在短句的基础上加入步伐与方向性。也可以加入更多的舞姿使组合更加的流畅,富有感染力。
技法说明:
一、舞姿和动作过程中贯穿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美感意识。综合运用,具有表演综合性组合小品的能力。能够表现中国古典舞音乐所特有的情绪和性格。
二、各种单一技法互相连接组合技术小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视能力安排方案。
第三章、中国古典舞剑袖技法与小品(选修 10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剑、袖训练的来龙去脉,掌握技法训练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了解剑、袖训练特殊技巧,通过组合小品训练为剧目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剑、袖训练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动作组合与小品的节奏、要领、风格。
教学难点:
剑、袖训练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动作组合与小品的节奏、要领、风格。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剑舞部分
一、剑舞基本剑法
(一)训练目的
(二)剑法
(三)剑法的惯用连接
二、典型舞姿与常用动作技法
(一)典型舞姿
(二)常用动作
三、剑舞组合小品
(一)训练目的
(三)组合小品示例
第二节 袖舞部分
一、基本用力技法:
舞蹈中常用的“字”是出、收、扬、冲、搭、绕、撇。
(一)出袖
(二)收袖
(三)扬袖
(四)绕袖
(五)撇花
(六)冲袖
(七)搭袖
二、综合技法
“放大”,使水袖成为身体的一部份,而不仅仅作为一个装饰性的动态,充分地运用和发挥艺术形体必须具备的专业特点——松、紧、伸、缩、跃、旋、腾、柔软及控制等能力,使水袖的出、收、扬、冲、搭、撇、绕都与整个身体协调一致。
三、组合小品
(一)技术技巧性组合小品
(二)表演性组合小品
(三)个性组合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