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2018年度学科建设计划

发布日期:2018-07-17 浏览量:

2018年度学科建设计划

一级学科名称:音乐与舞蹈学(代码1302

一、学科方向与特色

1.学科方向:2个

音乐学·民族音乐研究

自设学科·舞台表演与教学研究

2.学科特色:以自身的传统优势和研究特色为依托,逐步并入体现冀东地区的文化艺术生态、冀东地方音乐与舞蹈的传统,有利于推动特色学科的发展,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学、创、演一条线”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学科队伍

3.人员规模:目前专任教师50人。

4.人员结构:教授7人,副教授17人,讲师22人;具有硕士学位40人,有海外留学经历2人,具有硕士导师资格23人。45岁以下38人,56岁以上1人。保证高职称队伍稳定增长,引导青年教师以学科建设为指导思想,科学选定科研方向。积极引进博士1-2人。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领军意识,开拓高水平、高质量研究思路,探索科学研究途径。

三、人才培养

6.课程与教学:结合现有师资力量与社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探索教学新理念。音乐学方向有超过3门能体现本科生培养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等)和超过4门专业选修课程(冀东民歌演唱、电脑音乐制作、冀东地方音乐戏曲鉴赏、音乐学概论等)。已经开设至少3门硕士相关方向的核心课程(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小乐队配器、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具备核心课程的开设能力和学术基础。

7.培养质量:有一定比例的在读本科生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比赛奖项。毕业生从事工作的专业关联度较好,有少数比例毕业生攻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2018年争取在读本科生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实现零的突破,考研率明显提升。

四、培养环境与条件

8.科学研究: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不少于10项,但总经费低。2018年继续申报国家级研究或创作项目。

9.学术交流:有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2018年计划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进行民族音乐的艺术交流和演出交流;专任教师艺术实践、创作实践、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参与人数不少于50%。

10.支撑条件:2017年已经通过学院拨付专项经费购置图书资料一万余元,2018年继续补充学科相关图书资料,争取建设期内达到5000册图书和1000张音响影像资料。

五、其他要求

11.其他要求:

师资: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细化很多种,师资虽然师生比达标,但专业方向师资严重失衡。个别器乐方向师资急缺。突出表现在:古筝、二胡、竹笛三个方向,目前各有教师各一人,但在校学生人数将近100人,只能外聘教师弥补。

三个舞蹈专业(舞蹈学本科、舞蹈表演本科、舞蹈表演专科)在校生300余人,仅有7名专业教师,工作量极大,只能外聘弥补。

教学场地紧张:

音乐系目前亟需教学场地:(1)专业音乐教室三个(同时配备钢琴和多媒体,容纳人数100人左右)

(2)专业舞蹈厅二个(配备专业教学音像音响设备,容纳人数40人以上)

(3)乐队、合唱的排练场所没有,有些排练只能在楼道里进行。

(4)没有专业演出与实践的音乐厅,亟需450座以上规模且相关舞台设备完备的专用音乐厅。

(5)与本学科直接相关的专有图书、乐谱、音像资源等缺口很大,专业国内外学术期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