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音乐系名师讲座————指挥家胡炳旭专家讲座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0日 14:28 | 作者: 】

音乐系名师讲座————指挥家胡炳旭专家讲座

10月19日下午2点30分,由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主办的著名指挥家胡炳旭先生的讲座在音乐系学术厅二楼排练厅如期举行。胡炳旭教授是中国乐坛杰出指挥家,先后任中央乐团、上海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和广东民族乐团等国家级团体的首席指挥。他的指挥节拍准确,动作潇洒大方,将交响乐队与民族器乐和声腔的结合,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是一次大的创新与发展,几部大型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皆由他创排。多年来,胡炳旭率领多个民族乐团在欧美频繁的演出,为古今中外、东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胡炳旭指挥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除民族音乐、现代京剧外,还包括交响音乐、歌剧、芭蕾舞剧及影视剧音乐,是一位贯通中西、融汇古今的指挥家。对多种音乐形式的深入了解,也使他对民族京剧在现代的发展与创新有着更为深刻与客观的认识。可以说,胡炳旭是当代中国指挥交响京剧最优秀的指挥家之一。

讲座由音乐系张志伟主任主持,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此次讲座音乐系师生共二百余人参加。

胡炳旭先生首先从老一代艺术家“精、气、神”的精神层面出发,讲到对于知识的求知欲,做事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又从专业领域分析了指挥与乐团团员间的相互关系,指挥眼中的演奏员、反之演奏员眼中的指挥。又讲到民族管弦乐合奏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从基本的音准、节奏问题到民族管弦乐复调思维、和声概念、声部关系的平衡等问题。

从胡老先生的话我们能够得知,他从1955年考入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到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的前后十年里,都是双簧管专业。然而,为完成《沙家浜》的排练任务,他努力学习京剧,熟悉文场“三大件”包腔程序和武场“锣鼓经”样板结构,拜访京剧名师,研究乐队总谱,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经过数月艰辛排练磨合,交响音乐《沙家浜》于1966年7月在京成功首演,引起了轰动,胡炳旭也因成功指挥交响音乐《沙家浜》,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从1966年担任交响音乐《沙家浜》指挥,1968年担任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乐队指挥和1972年再次出任京剧《杜鹃山》的指挥,6年间完成了现代京剧“三部曲”的指挥。由于他的聪慧和勤奋,对京剧音乐的韵腔和戏曲样板结构的深入学习探究以及在管弦乐队里积累的演奏经验,他有效地将富有交响性的西洋管弦乐队融入戏曲表演之中,突破了只用三大件包腔的传统伴奏模式,使中国京剧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时代风貌气质。胡炳旭先生也由此和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三部曲”指挥历程,赢得了音乐界、指挥界、戏曲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并被界内誉为“京剧指挥第一人”。

随后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民乐演奏团为胡炳旭先生演奏了民乐合奏《江南情韵》是一首江苏的民歌,全曲清新活泼,以江南地方的民歌为素材,表现了江南秀丽的风景。老先生对唐山师范学院民乐团的指挥刘海成作出了指导。提出了如下的几点要求

1.培养民乐团要从大一开始,要给年轻人机会,防止落差太大。

2.民乐团的绝对服从性。乐曲结束只要指挥的手没落下,演奏者皆不能出现乐器移动或者其他小动作.要保持专业的态度。

3.动作不宜过于夸张。

4.调动演奏者的情绪。

胡炳旭老先生还亲自示范了如何指挥《江南情韵》他的指挥节拍准确,动作潇洒大方。在音乐处理上热情奔放而细腻。特别是他善于启发和调动演奏员的情绪,使指挥与演奏员、音乐与听众的交流以产生十分默契而热烈浑然一体的效果。

值得称赞的是,胡炳旭先生结合民族管弦乐团现场演奏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们更直观地去体会与理解。胡炳旭先生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音乐经历向我们一一传授,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