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精品课 > 正文

教学项目---省级精品课《基本乐理》相关材料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9日 16:53 | 作者: 】

教学项目---省级精品课《基本乐理》相关材料

1.教学建设项目负责人简介

吴素芹: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民进成员。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中国以及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唐山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硕士生导师。1988.6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获学士学位;2002.6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

教学:30年来其一直工作在高校教学第一线,认真执教,辛勤耕耘,全身心地投入师范教育与教学。其一直担任声乐、基本乐理、声乐文献与教学法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从严执教,对音乐专业课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精益求精。教学条理清楚、语言准确、方法灵活、环节合理、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教学效果良好。教学中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不论教学任务多重,始终坚持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做到教学日历与教案完整系统,课堂记录认真齐全,作业批改及时,因而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等师范教学的实践经验,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实际,将声乐的基本理论与演唱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体,由浅入深、科学系统地参编了《高师声乐教学曲选(外国)》教程,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其本人共计20万字。并获得山西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教学效果良好。

科研:先后出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声乐教学中需要运用辩证法指导学生》《地方音乐资源引入高师音乐教育的探索》《探索社区文化建设中本土音乐艺术的渗入》等二十余篇;专著《音乐美学》、《冀东地方音乐戏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二部;参编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黎信昌导师主编的高校声乐教材(外国作品六册)一套。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课题《 冀东地方音乐资源应引入高师音乐教育的探索》;参研省社科基金课题《社区文化活动中地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冀东民族音乐为例》《当代城市音乐文化研究——唐山大众音乐活动的社会学考查》两项、省社科联课题《河北省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冀东音乐文化与我市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二项,主持校基金课题《冀东地方音乐戏曲与社区文化建设》一项。

获奖:教研教改项目《规范高师艺术系声乐教学、重新选编练习曲目》荣获省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得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17年指导的学生参加河北省金钟奖比赛获得男声民族唱法优秀奖。

其他:在平时抓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常听课,认真进行指导,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改进意见。在教学资料上给青年教师无私提供。这些指导与付出,使青年教师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策划和指导学生的毕业音乐会、声乐专场以及独唱音乐会十余场;多次担任唐山电视台电视歌手大赛评委;部分县区合唱大赛、电视歌手大赛、新人新秀等大赛评委;担任省社科基金项目会审专家、省职称评定评审专家等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方面,组织制定2014-2018级音乐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撰写编定教学大纲;注重毕业论文、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施与衔接等工作;听课、巡查等教学督导工作。

2.本项目介绍

“基本乐理”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是音乐艺术大体系中的奠基性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基本乐理”又是学习“和声学”、“作曲技术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为基础,以突出音乐听觉艺术的特点,通过音响刻画艺术形象为主线,进而讨论各类音乐要素构成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乐曲及其内涵,系统地讲授和学习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为了适应音乐教育形势的迅速发展,在课程中不断介绍音乐教学领域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教学面向中学音乐教学实际,有选择地删减相关内容,走出音乐专业理论教学的误区,努力贴近中学音乐教学实际,开展音乐理论研究,使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实用。

教学目标:

“基本乐理”是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的各要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牢固而扎实地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而融会贯通地将各种理论知识应用于各种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

c.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情趣。

d.通过教学,为学好其它音乐理论与后续课程,为今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以及开展音乐活动,打好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无论学习声乐、器乐或是作曲,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就无法透彻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就不能进一步学习和声等更深一层的理论和技法,更不能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乐曲。因此,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与视唱练耳及声乐学习紧密配合,促进演唱、演奏能力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使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音乐学习与实践中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与技能,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学好相关知识和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音乐系本科学生入学后所开设的第一门理论课,是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基础。后续课程是“和声学”、“作曲技术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等理论课程。

“基本乐理”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识谱与记谱。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好识谱与记谱的基本方法,了解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二部分:音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音程、和弦、调式、转调、移调等理论知识,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声学”、“作曲技术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基本乐理”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各门音乐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乐理学习的重点是记谱法、音程、和弦、调式、移调等内容。记谱法是音乐学习的起步;音程及和弦是学习和声的准备,也是理解乐曲结构的必备知识;调式、调性是分析、理解乐曲重要环节之一,这部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的综合,各种调式的特点首先是要由感性去体验(通过演唱、演奏或听赏),然后在理性上理顺它们的脉络和规律。

乐理教学的难点是真正学懂和掌握上述内容的概念与原理,并能够将上述内容运用于歌唱和演奏、学习与创作音乐的实践中去。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听、唱技能的训练,除必要的书写练习外,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本教材容量大,教学内容多,部分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等因素,为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教学环节的改革

本课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调整各教学环节,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a.教师授课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点的分析与讲解。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体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教学中要着重讲清课程的基本原理,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框架,提高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安排学生的互动,突出音乐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利用启发式和导入式教学,增加讨论和演唱训练的分量与效果。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技能的训练。除必要的书写练习外,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演唱与演奏谱例时的音准、节奏、音乐表现,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c.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动画、图表、图片演示等手段,制作生动形象的电子课件,将抽象的原理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d.注重习题训练的安排。每一章节都安排一定的习题训练,总结重点难点,进行知识的再认识,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及对一题多解情况的分析和讨论,阐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

e.加强教学辅助环节。通过课后答疑、章节测验、课程网站等方式全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f.本课程教学要贯彻师范性原则,努力贴近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和开展音乐理论研究的需要,有选择的增加或删减相关内容,使学生音乐基础理论扎实而实用。

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为音乐学科的一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课,基本乐理教学要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熟能生巧,学以致用。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a.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理论性的知识一定要使学生弄清其概念。模糊的概念,决不可能有明确的理解,而一知半解更无法有目的地去指导艺术实践。因此理论的阐述一定要与具体的案例分析、作品的讲解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概念明确,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b.理论学习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乐理学习在基本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关键在于做题,而且理论的讲解要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做题是检查概念性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环节,是灵活运用要领、避免死记硬背定义,最大限度的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理论最具有生命力的是它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c.在熟练运用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各种不同的乐理题型,以全面提高应用能力。同一理论、同一概念,反映在习题或试题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即题型是多种多样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进行各种不同题型的学习与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熟能生巧的程度。在教学方法改进方面,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d.启发引导,开拓思路。在讲课中,我们运用了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未讲的理论,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导入,由单项思维变为多项思维,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讲评。

3.教学建设项目相关成果、活动情况。

根据课程建设和学生的情况,2016年11月,课程组成员将原有的试卷库进行了彻底更新,根据知识结构将试题归类为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分析等几大类,将知识点溶解到试题中。近四年,课程组成员为开拓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分别到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沧州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高一级或同类院校进行考察学习,使得教师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观念更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