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51200180 151200190 151200200 151200210 151200220 151200230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
舞蹈学
学时学分:
190学时12学分
所需先修课:
无
编写单位:
音乐系
编 写 人:
张美玉
审 定 人:
阮津粤
编写时间:
2017年5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中国民间舞是舞蹈学本科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教材包括了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等民族八大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性动作。课程内容划分为“民族风格特点概述”“单一性组合训练”“复合性组合训练”“综合训练组合”四大部分。中国民间舞在舞蹈表演专业本科的学习中占有基础和重要的位置。学习中国民间舞通过动作的单一、复合和综合;情绪表达的单一、复合和综合等多方面因素融汇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当中去,潜移默化的让中华文明在自身得到树立,对学生解决自身的协调性和提高自身的编创能力都起到促进作用。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一)基本理论
通过较系统的、规范的少而精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基本能力方面对身体各部位松弛、协调以及表现等进行必要的培养和训练。
(二)基本技能
1.以身体训练为基点,使学生的身体运动可以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产生的不同民间舞蹈风格,进而使他们产生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刻理解。
2.教师要从各民族民间舞蹈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即体态、动态、动律等入手进行训练,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和表现力。
3.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各种民间舞所特有节奏、动律和风格。
3.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民间舞课程教学重点:掌握民族风格特点概述、基本动作元素、单一性组合训练、复合性组合训练。
中国民间舞课程教学难点:在掌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综合训练组合。在完成组合训练的同时,要求情绪表达从单一、复合到综合等多方面因素融汇到组合和自身当中。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及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学院组织以舞蹈教师一同打分为主,平时成绩是教师随堂测试,占期末总成绩的20%,期中成绩是舞蹈教师的平均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80%,期末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的总和。考查的形式是教师在最后一周自行组织班级内随堂测试,平时成绩是教师随堂测试,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中成绩是舞蹈教师的平均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的总和。
评分标准:
1.能够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特点。
2.具有一定节奏感和协调性。
3.组合动作规范到位。
4.表演连贯、完整。
5.队形配合紧密。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学时数
实验(实践)课学时数
第一章
藏族舞蹈(基础)训练
30
第二章
东北秧歌舞蹈(基础)训练、云南花灯舞蹈(基础)训练
32
第三章
蒙古族舞蹈(基础)训练
32
第四章
维吾尔族舞蹈(基础)训练
32
第五章
傣族舞蹈(基础)训练、胶州秧歌舞蹈(基础)训练
32
第六章
朝鲜族舞蹈(基础)训练
32
小计
190
总计
190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藏族舞蹈(基础)训练(30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并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
本章重点
运动的方式,突出下肢的上下运动,膝部的不同性质的颤动和屈伸,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本章难点
由慢至快、由小至大、由轻至重的变化中,使学生能够逐渐把握不同节奏中不同舞姿的性格,以表现舞蹈性格的准确能力。
教学内容
一、颤踏组合训练
(一)踢踏基本步伐
1.退踏步
2.滴答步
3.冈达
4.第一基本步
5.第二基本步
6.第三基本步
7.七下退踏步
8.抬踏步
9.连三步
10.连五步
(二)库马拉组合
二、屈伸动律训练
(一)屈伸训练
1.屈伸靠步
2.屈伸拖步
3.屈伸撩步
4.三步一靠
5.三步一撩
(二)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三、刨步组合训练
(一)单一刨步训练
(二)刨步综合训练组合
四、综合性表演组合训练
第二章东北秧歌舞蹈(基础)训练(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本章重点
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本章难点
“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 浪中艮 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教学内容
一、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一)动律训练
1.上下动律
2.前后动律
3.划圆动律
4.压脚跟动律
(二)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二、手巾花训练
(一)绕花训练
1.单臂花
2.双臂花
3.交替花
4.蝴蝶花
5.蚌蛤花
6.小燕展翅
(二)片花训练
1.里片花
2.外片花
3.三片花
(三)手巾花综合训练组合
三、前踢步训练
(一)前踢步绕花训练
(二)前踢步片花训练
(三)前踢步综合训练组合
四、后踢步训练
(一)后踢步动律训练
(二)后踢步综合训练组合
五、跳踢步、顿步训练
(一)跳踢步训练
(二)双颤步训练
(三)跳踢步、双颤步综合训练组合
六、综合性表演组合
云南花灯舞蹈(基础)训练(1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云南花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云南花灯中各种崴的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训练,达胯、腰、肋三部的协调舞动,“以情带动”舞出南国女性内秀、淡雅、清秀的风格和恬静的心理特征,进而准确地把握云南花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本章重点
要突出云南花灯“崴”的动律。
本章难点
胯、腰、肋三个部位在松弛的状态下,左右摇摆中兼上下的弧线运动。
教学内容
一、小崴动律训练
(一)小崴合扇、开扇训练
(二)小崴捻扇、放扇、别扇训练
(三)小崴综合训练组合
二、正崴动律训练
(一)正崴动律训练
(二)正崴捻扇训练
(三)正崴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三、扣扇训练
(一)小崴扣扇训练
(二)正崴扣扇训练
(三)扣扇综合训练组合
四、反崴动律训练
(一)反崴动律训练
(二)反崴摆扇训练
(三)反崴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五、小崴走场综合训练组合
第三章蒙古族舞蹈(基础)训练(32学时)
教学目标
蒙古族是著名的马背民族,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其最典型的基本体态、动律;掌握其风格、韵律。了解并强化蒙古族舞蹈独特的个性:深沉、挺拔、端庄、开阔、粗犷、奔放、潇洒等。提高学生对蒙古族人民精神、性格、气质的了解以及它们与蒙古族舞蹈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扩展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为今后在教学、创作及舞台表演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本章重点
蒙古族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感受蒙古族音乐、舞蹈的风格特征。
本章难点
从基本动作逐步进入到肩、手和臂、步伐和马步等更有特征的三大部分的训练,达到脚下的灵活敏捷、肩部的松弛自如、臂与腕部的柔韧柔美。
教学内容
一、体态动律训练
(一)手位、脚位训练
(二)体态动律训练
(三)碎步训练
(四)体态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二、胸背训练
(一)胸背训练
(二)拧转胸背训练
(三)胸背综合训练组合
三、肩部训练
(一)硬肩、柔肩、双肩训练
(二)绕、耸、碎抖肩训练
(三)肩部综合训练组合
四、柔臂训练
(一)软手柔臂训练
(二)上下、拧转柔臂训练
(三)柔臂综合训练组合
五、弹拨手训练
(一)弹拨手训练
(二)甩手训练
(三)弹拨手综合训练组合
六、牧民新歌传统性表演组合
第四章维吾尔族舞蹈(基础)训练(32学时)
教学目标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的文化传统,并吸收了古代西域乐舞的精华,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其特点是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与面部表情相配合,进行感情交流。舞蹈者的头、肩、腰、背、臂、腿和脚趾都有复杂的动作,常以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特点。本学期重点进行维吾尔族民间舞的动律、体态、风格训练,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的开”的风格,达到动作的协调,自如的教学效果
本章重点
基本掌握颤步上身端庄下身沉稳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脚下干净平稳不离散和上身潇洒自如,撒得开的风格特点;
本章难点
掌握维族舞多符点,多切分的节奏特点。
教学内容
一、动律训练
(一)手位、脚位、绕腕训练
(二)摇身点颤、自由步训练
(三)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二、垫步训练
(一)平均节奏横垫步训练
(二)切分节奏横垫步训练
(三)垫步综合训练组合
三、进退步训练
(一)进退步训练
(二)交叉进退步训练
(三)进退步综合训练组合
四、三步一抬训练
(一)三步一抬训练
(二)夏克转训练
(三)三步一抬综合训练组合
五、综合性表演组合训练
第五章傣族舞蹈(基础)训练(16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傣族舞的特点、风格、表现手法,了解傣族人民生活、劳动、音乐等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学习孔雀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以及手、头、肩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舞步,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动律特点。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创造“情、韵、美”境界,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通过民族舞的学习培养民族的自豪感。
本章重点
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动律特点、风格。
本章难点
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臂部、腰部讲求曲线美),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学会简单的傣族舞蹈步伐与动律。
教学内容
一、动律训练
(一)起伏呼吸动律训练
(二)颤动律训练
(三)脆动律训练
(四)基本体态舞姿起伏训练
(五)起伏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二、跪式,蹲式训练
(一)跪式动作训练
(二)蹲式动作训练
(三)综合训练组合
三、步伐训练
(一)勾踢步训练
(二)卜少步训练
(三)单吸腿惦步训练
四、基本技巧训练
(一)跳的训练
(二)转的训练
五、综合性表演组合训练
山东胶州秧歌舞蹈(基础)训练(16学时)
教学目标
胶州秧歌流行于胶州湾一带的农村,亦属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我们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小嫚、扇女、翠花等人物的动态特征、风格特点作依据,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升华,纳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它给人一种坚韧、挺拔、舒展、利落的美感形象视觉。我们归结的动作特征为拧、碾、抻、韧四大方面。
本章重点
以自下而上的“拧”、“碾”、“扭”作为动作发力的重点,从而使胶州秧歌形体线条弯曲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也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同时所能体现出的“抻”、“韧”劲。
本章难点
训练身体上下的协调性和内在控制身体的能力。慢板动律是一种“力”的运用和控制,体现在动作的幅度、速度、强度上,呈现出“快发力、慢延伸”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正丁字拧步训练
(一)正丁字拧步训练
(二)正丁字拧步8字绕扇训练
(三)正丁字拧步综合训练组合
二、提拧步训练
(一)原地提拧步训练
(二)行进提拧步训练
(三)提拧步训练组合
三、推扇训练
(一)推扇训练
(二)盘扇训练
(三)推扇综合训练组合
四、小嫚走场训练
(一)滚步、丁字三步、8字绕扇训练
(二)小嫚走场综合训练组合
五、传统舞蹈组合训练
第六章 朝鲜族舞蹈(基础)训练 (32学时)
教学目标
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它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征,它那特殊的气息带动优雅的韵律与细腻的内在感情融为一体的风格是其独有的审美色彩。我们称之为“长短”的就是节奏和音乐的部分,而它与舞蹈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谓的“呼吸”。呼吸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呼吸的节奏、长短、轻重、缓急等又是体现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并以内部气息规律(力度)的对比为视点,摸索与提炼出核心动律,同时紧紧抓住这一决定舞蹈本质的动律线,强化呼吸动律运用与风格的统一。
本章重点
通过这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一停、一顿、一伸、一沉、一弹、一静、一蹲等达到朝鲜舞空间变化的起、承、转、合,既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内心,表现激情,体现不同的风格特征,又能使舞蹈动作的转折合理自如,流畅自然。
本章难点
内在呼吸在流动当中的起止、强弱、大小、快慢、刚柔的分配,根据呼吸动律不同特点发出不同的“力”,而发力的时间、部位、大小、轻重、快慢都要适时适量,才会气力顺随,给人以风格鲜明、自然、轻松、协调、流畅的感觉。
教学内容
一、屈伸动律训练
(一)原地屈伸训练
(二)移动屈伸训练
(三)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二、手臂训练
(一)抽、围、扛、推、扔手训练
(二)绕划手训练
(三)手臂综合训练组合
三、屈伸步法训练
(一)平步、鹤步训练
(二)之字步训练
(三)沉撩、拔撩步训练
(四)屈伸步法综合训练组合
四、综合训练组合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参考书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3]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韩萍、郭磊.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