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学生活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2018年刘荣德老师诗词吟唱专题讲座总结

发布日期:2018-04-10 浏览量:

2018年刘荣德老师诗词吟唱专题讲座总结

我系于2018年4月10日于唐山师范学院主楼举行了2018年刘荣德老师诗词吟唱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主办,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刘荣德,1935年出生于河北卢龙,1952年参加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唐人古诗词吟唱书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理事。曾任河北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唐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是知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民歌演唱家、书画家。出版专著有《乐亭影戏音乐概论》《冀东民歌研究》《冀东地秧歌》《民族唱法讲座》等,发表论文《冀东民歌演唱方法》《冀东花吹艺术》等30余篇,创作歌曲千余首,发表数百首。代表作有《刨花生》《槐花海》《打枣歌》《栗乡情》等。创立了市音协合唱团,并任老干部合唱团、老同志合唱团、乐友合唱团艺术指导和指挥。创作了一大批地方风格浓郁的合唱曲目,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获奖。2006年8月,荣获中国民乐界最高奖项--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音乐会共分色彩斑斓的乡音、冀东沃土育良材、山山水水都是情、欢腾的冀东大地四个部分。年过古稀的刘荣德还在音乐会上演唱了《捡棉花》,并指挥了大合唱《闹花灯》。

吟咏作曲法根据诸多,《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梦溪笔谈·乐律一》云“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其志安和,则以安和之声咏之,其志怨思,则以怨思之声咏之”。古训已告诉我们,古代的作曲方法就是以“声”的调子为“韵”的根据。古代声乐理论特别强调“字领腔行,腔随字走。”如果从歌唱的角度看,这是要求歌者演唱必须字正腔圆;如果从作曲角度看,就是依字行腔作曲法,只有这样谱出的曲子,才能够符合字音声调的规律,听着清楚不倒字。

关于诗的定义,《辞海》中说:“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他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母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刘荣德老师还强调了吟咏的三要素为:音节、声调和韵律。音节是作曲节奏的依据;声调是作曲音高的依据;韵律是声韵铿锵和谐、前后呼应的要求。

作曲家谱写的古诗词歌曲,目前在社会上已经不难找到,但是数量还远远不够,质量上也需要提高。那么,作曲家应该如何为古诗词谱曲呢?刘荣德老师是这样理解的。作曲家想谱写古诗词,就要热爱古诗词,熟读古诗词,并做好以下案头工作,首先,了解古诗词的背景。第二,弄清古诗词的结构。第三,做好谱曲的方案。第四,准备素材,熟读素材,记住素材,消化素材。千万不能边写边看,一句一句地去堆砌。应该是在熟悉诗词、素材之后。一气呵成,并逐句逐段地去推敲修改。也就是说要快写慢改。写古诗词歌曲的总体要求是:抓住韵味、精心布局、不落俗套、突出特色、新而不怪、简洁明快、字音正确、风格多样。了解了以上的方法后,就不难再写出优秀的古诗词歌曲了。

此次讲座目的在于向同学们介绍吟咏法的真正含义,从而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吟咏法,既是一次头脑中的学习,又是一次心灵中的洗涤,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