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
151100120 |
课程性质: |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 |
适用专业: |
音乐学专业 |
学时学分: |
32学时2学分 |
所需先修课: |
|
编写单位: |
音乐系 |
编 写 人: |
石征 |
审 定 人: |
杨兆丰 |
编写时间: |
2012 年6月 |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该课程主要涉及到了艺术的本性、艺术的起源、艺术的作用、艺术的分类及艺术鉴赏等内容。通过讲授艺术理论知识及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品位。
2、教学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鉴赏中外不同趣味的艺术品,体会不同民族的审美特征、审美理想与追求,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与品味,进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1)、关于艺术自身的思考。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思索,艺术理论就是人们思索的一个角度,是关于艺术方面的思索。其中对美的思索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艺术的使命就是要表现美。
(2)、关于艺术与其它学科关系的思考。其主要原因是,艺术的产生、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在关系之中存在的。
(3)、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起源种种不同解释的理解与分析。
(4)、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4、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采用闭卷书面笔答考试形式作为本学科结业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
(2)本课程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平时成绩(课堂考核和平时作业)占20%,期末试卷成绩占80%。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
教学内容 |
理论课 学时数 |
实验(实践)课学时数 |
第一章 |
艺术总论 |
12 |
|
第二章 |
艺术系统 |
6 |
|
第三章 |
艺术种类 |
14 |
|
小计 |
|
32 |
|
总计 |
共三章 |
32 |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艺术总论(第1课-第6课)(12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3、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4、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本章重点:
理解艺术本质及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本章难点:
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及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论(2学时)
1艺术的作用
2艺术存在的原因
3艺术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
对艺术的作用的理解
第二节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2学时)
1艺术的本质
1.1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1.2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艺术的特征
2.1形象性;
2.2主体性;
2.3审美性;
思考题
达利:“绘画,借助色彩再现‘可见的现实’。”(《达利语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8)思考:达利的那个“可见的现实”是否就是反映了那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现实?
第三节 艺术的起源(2学时)
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1.1艺术起源于“模仿”;
1.2艺术起源于“游戏”;
1.3艺术起源于“巫术”;
1.4艺术起源于“表现”;
2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2.1艺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
2.2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
思考题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岩画、法国拉斯科山洞岩画,多画动物,或者非人非兽,似人似兽,大约是2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艺术,以此分析艺术的起源。
第四节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2学时)
1艺术的社会功能
1.1审美认识作用;
1.2审美教育作用;
1.3审美娱乐作用;
2艺术教育
2.1美育与艺术教育;
2.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思考题
人文主义精神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艺术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五节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 (2学时)
1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1.1文化与艺术;
1.2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2艺术与哲学
2.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2.2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
2.3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思考题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第六节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二) (2学时)
1艺术与宗教
1.1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1.2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
2艺术与道德
2.1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2.2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3艺术与科学
3.1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3.2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思考题
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神性与人性的关系。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 艺术系统(第7课-第9课)(6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艺术创作心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及过程
2、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
3、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
本章重点: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本章难点:
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典型和意境。
教学内容
第七节 艺术创作 (2学时)
1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1.1艺术家是生产的创造者;
1.2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1.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2艺术创作过程
2.1艺术体验活动;
2.2艺术构思活动;
2.3艺术传达活动;
3艺术创作心理
3.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3.2意识与无意识;
4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4.1艺术风格;
4.2艺术流派;
思考题
有的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对宗教信而不迷才成就了莫扎特这位旷世神童。有的学者认为,莫扎特不仅是独立自由的,而且也是位对神学敏感的音乐家。思考:
有的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对宗教信而不迷才成就了莫扎特这位旷世神童。有的学者认为,莫扎特不仅是独立自由的,而且也是位对神学敏感的音乐家。艺术家对神的敬畏、对人性的传达、对孤独的自我的表现到底具有怎样的联系呢?
第八节 艺术作品 (2学时)
1艺术作品的层次
1.1艺术语言;
1.2艺术形象;
1.3艺术意蕴;
2艺术作品的构成
2.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3典型和意境
3.1典型;
3.2意境;
思考题
联系毕加索的具体作品,谈谈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看法。
第九节 艺术鉴赏 (2学时)
1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1.1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1.2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1.3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2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2.1注意;
2.2感知;
2.3联想;
2.4想象;
2.5情感;
2.6理解;
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3.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3.2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3.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4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4.1艺术批评的作用;
4.2艺术批评的特征;
思考题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已经神秘地微笑了500多年,在美国展出时,按规定每人只能在这件作品前停留8秒钟。上海博物馆2002年举办国宝展时专设围栏,大家排长队看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每人停留时间也仅仅是几秒钟。思考:如此快速地面对真迹欣赏,你能描述出欣赏者当时的审美情绪吗?
第三章 艺术种类(第10课-第16课)(1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的主要种类;
2、理解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
本章重点
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2、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
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本章难点
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
3、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
教学内容
第十节 实用艺术 (2学时)
1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1.1建筑艺术;
1.2园林艺术;
1.3实用工艺;
1.4书法艺术;
2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2.1实用性与审美性;
2.2表现性与形式美;
2.3民族性与时代性;
思考题
工艺美术品的分类
第十一节 造型艺术 (2学时)
1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1.1绘画艺术;
1.2雕塑艺术;
1.3摄影艺术;
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2.1造型性与直观性;
2.2瞬间性与永固性;
2.3再现性与表现性;
思考题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
第十二节 表情艺术(2学时)
1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1.1音乐艺术;
1.2舞蹈艺术;
2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2.1抒情性与表现性;
2.2表演性与形象性;
2.3节奏性与韵律美;
思考题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十三节 综合艺术 (2学时)
1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1.1戏剧艺术;
1.2戏曲艺术;
1.3电影艺术;
2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2.1综合性与独特性;
2.2情节性与主人公;
2.3文学性与表演性;
思考题
有的学者面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景观――电视,突发奇想:存在就是在电视上被人看见。电视将人分裂成两种人:一种,在电视上被人看见的,有相当身份的;另一种,不在电视上露面,不被看见的,没有身份的。而第二种人愚蠢的无休止地盯着电视媒体上有身份的人:那些闪烁在眼前的幻影。思考:同意这种观点吗?我没有我了!我被异化了!如果我不是我,我又是谁呢?我的思考就等于电视上的思考吗?进一步思考:电视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第十四节 语言艺术 (2学时)
1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1.1诗歌;
1.2散文;
1.3小说;
2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2.1间接性与广阔性;
2.2情感性与思想性;
2.3结构性与语言美;
思考题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形散而神不散?
第十五节 艺术名作欣赏(一) (2学时)
1实用艺术名作欣赏
2造型艺术名作欣赏
3表情艺术名作欣赏
思考题
对课堂中欣赏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第十六节 艺术名作欣赏(二) (2学时)
1综合艺术名作欣赏
2语言艺术名作欣赏
思考题
对课堂中欣赏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参考书:
[1]海天编著,艺术概论(第一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2] 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3] 葛赛尔著,罗丹论艺术(第一版),团结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