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炎黄风情――褚兆根民族声乐独唱音乐会​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8日 15:58 | 作者: 】

炎黄风情――褚兆根民族声乐独唱音乐会

此次民族声乐独奏会的主角是大四毕业生褚兆根同学,此次音乐会于2018年5月8日19:00在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报告厅举行。这次音乐会演唱的歌曲有四川宜宾传统山歌《槐花几时开》、《枫桥夜泊》、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红莲,你在哪里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你还好吗》、《再见了大别山》、《那就是我》、山西民歌《想亲亲》、昌黎民歌《捡棉花》、王森的《两地曲》以及孟祥飞的竹笛独奏《伊人如梦》。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实际上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槐花几时开》歌词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演唱结束后获得了阵阵掌声。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妇孺皆知、名扬天下的重要事件。大别山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再见了,大别山》字里行间跳动的音符寄托着人民对大别山的热爱,表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恢弘气势,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此曲唱过后全场想起了激烈的掌声。

《那就是我》是一首因雅俗共赏、艺术性强而广受推崇的名作,也是一首思乡曲!歌词优美,像一幅淡雅而又略带朦胧的山水画。歌曲通过对故乡的“小河”、“炊烟”、“渔火”、“明月”的绵绵思恋,对母亲的倾诉情怀,把一个远方游子的拳拳之心,表达了淋漓尽致。他的演唱真挚感人、情真意切令所有人感同身受,获得了阵阵掌声。

《捡棉花》是一首有着浓郁的地域特征的昌黎民歌典范之作。它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音调方面:乐曲采用的是六声羽(6)调,以La(6)、Mi(3)、Re(2)、变宫(7)为旋律骨干,以Mi(3)——Si(7)这个上行五度和Re(2)—La(6)这一下行四度为动力,推动着旋律不断地展开;作为内核中心的La(6)、Mi(3)和作为调节色彩的Re(2)、Si(7),紧密配合,相互依托,形成了《捡棉花》富有特色的旋律线。它的另一个特点是衬词、衬句的频繁使用。他演唱的《捡棉花》的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充分表现乡村妇女欢快的劳动场景。演唱结束后获得了激烈得欢呼声和阵阵掌声。

《两地曲》的词非常优秀。立意摒弃了近年时兴的“大歌”的政治倾向性、意识形态化趋向,以爱侣之间倾诉思念隐藏起“军功章上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的高尚情怀。风格追求洗练和精粹。共2段歌词,第1段先点“北国南疆,天各一方”,以“白桦绿棕”取譬,既切地方风物,又隐含诗人舒婷“橡树、木棉”的著名比喻,“知音”一词随之而来,新时代的爱情观尽在不言中。第2段点“山中、海上”,爱侣身份不言自明,再以“金雀银鸥”之翩飞喻思念之“心驰神往”。寥寥几句,炼字考究,对仗工稳。以下以“黎明的星空”喻“温柔的目光”,以“大海的波涛”喻“心灵的歌唱”,无不准确;

从“满天的落霞”联想到梦中的爱情之花——映山红,从“飘来的流云”联想到爱心在飞翔,无不贴切而充满美感。就此完了,再无冗词赘语!相比时下多见的赞颂性“大歌”往往文辞繁杂,流行性情歌往往出语直露,《两地曲》堪称鹤立鸡群。我是将它理解为军旅歌曲,因为词中有“疆”字,如果作更为泛化的理解,也属无可无不可,这正是“形象大于思想”。《两地曲》的曲非常精彩。它的结构与歌词的洗练相吻合,也是简洁而纯粹。《两地曲》的结构耳目一新,音乐构成上也是两段体,但是气息上浑然天成。词曲结合上无可挑剔,这种天赋的旋律灵感,旁人无从分析。曲调并无依托任一具体的民族或地域元素,而中国歌曲的气韵自在。他所演唱的歌曲从整体上给人以歌剧选段的堂堂皇皇的面貌。

此次炎黄风情――褚兆根民族声乐独唱音乐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音乐会是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的汇报与展示,也是自我学习的价值的体现。从音乐会的准备阶段到音乐会圆满结束,这一场声乐音乐会蕴含着太多的感情。老师的悉心栽培、个人的努力练习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祝所有音乐生在今后的道路越走越远,前途一片光明。

音乐系